一、环境空气消毒
环境空气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:
1、自然通风法 不管天气多么寒冷,每天均应有一段时间开窗通风,最佳时间为上午9:00、下午3:00左右,一般要通气10-30min。
2、紫外线照射法 无人时,可在每个房间(15㎡左右)安装一只30w的低臭氧紫外线灯,照射1h以上,可杀灭室内空气中90%的病原微生物。
3、食醋消毒法 食醋中含有醋酸等多种成分,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,可用做家庭室内的空气消毒。每10㎡可用食醋100-150g,加水2倍,放碗内用文火慢蒸30min,煮沸熏蒸时,最好将门窗关闭。每日熏蒸1-2次,连续熏蒸3天。
4、艾卷消毒法 还可以在关闭门窗后,点燃艾卷熏,每25㎡用1个艾卷,30min后再打开窗通风换气。
5、采用0.5%过氧乙酸关闭门窗气溶胶喷雾,消毒1-2小时后,开窗通风换气。消毒药剂用量:20ml/㎡。
6、含氯消毒剂喷雾 采用1500mg/L含氯消毒剂关闭门窗气溶胶喷雾,消毒1-2小时后,开窗通风换气。消毒药剂用量:20ml/㎡。
7、空气清新剂的应用 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寒冷的原因,能做到经常开窗通风的家庭并不多,为了消除室内异味和杀灭病原微生物,各种空气清新剂为家庭提供了方便。而且现在不少清新剂的瓶体上还标注了杀菌的功效。因此,不少人认为空气清新剂不但能改善室内环境,也起到了净化空气、杀菌的作用。但有关专家分析,空气清新剂虽能明显掩盖气味,却无法去除空气中的恶臭物资,有的还会产生二次污染。
空气清新剂通常分为:固体、液体和气体3种。气态的空气清新剂有臭氧和负离子两种类型;液态的空气清新剂主要用各种不同香料溶于有机溶剂中制成;固态的主要有卫生香和熏香等两类。罐装产品中还含有丙烷、丁烷、二甲醚等推进剂,并充以一定量的氮气等压缩气体。使用时通过散发香气来掩盖异味,但并不能与导致异味的气体如氨气、硫化氢等发生反应,也就不可能分解或清除这类有害气体。因此,在使用空气清新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:
(1)室内有婴幼儿、哮喘患者、过敏体质者及过敏性疾病的人时应当慎用。
(2)喷洒或点燃空气清新剂时,最好暂时撤离现场,待大部分气溶胶或颗粒物质沉降后再进入,进入前最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。
(3)厕所和浴室的除臭应选用气体空气清新剂。
(4)不能过分依赖空气清新剂,应从根本上找出恶臭的原因并彻底清除,使居室空气真正清新。
二、物体表面消毒
1、消毒方法 采用500-1000mg/L含氯消毒剂或0.1%-0.2%过氧乙酸喷洒或擦拭,作用时间60min,消毒药剂用量:50-200ml/㎡。
2、注意事项
(1)使用的消毒剂应符合卫生标准要求,消毒作用时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。
(2)物理消毒的设施设备应定期检查,保持设备正常运转。
使用的化学消毒药剂应当在保质期内,按规定储存。配好的消毒药浓度降低后应及时更换,含氯剂每4h更换,戊二醛溶液每7天更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