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标准预防
(一)标准预防概念
标准预防是将普通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,认定患者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、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,需进行隔离,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者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。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。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空气、飞沫、空气隔离,时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,实施防护,防止疾病传播。
(二)标准预防措施
1. 改进医院建筑与布局 医院建筑布局合理与否对医院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。对传染病房、超净病房、手术室、监护室、观察室、探视接待室、供应室、洗衣房、厨房等,从预防感染角度来看,为防止细菌的扩散和疾病的蔓延,在设备与布局上都应有特殊的要求。
2.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制度是人们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处理、检查各项工作的依据,包括消毒隔离制度、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探视制度等。隔离指在将污染局限在最小范围内,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。无菌操作规程是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医疗法规,贯穿在各项诊疗护理过程中。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从医院感染、保护病人健康出发严格执行制度、常规及实施细则,并劝告患者与探视者共同遵守。
3. 做好安全防护
(1)洗手:接触血液、体液、排泄物、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,脱手套后,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。
(2)戴手套:当接触血液、体液、排泄物、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,在两个患者指尖一定要更换手套,手套不能代替洗手。
(3)面罩、护目镜和口罩: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患者的体液、血液、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务人员的眼睛、口腔及鼻腔黏膜。
(4)隔离衣: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、分泌物、渗出物、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。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,以避免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。
4. 消毒或灭菌处理 ①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、物体表面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,遇污染时随时消毒。②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、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,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。③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、消毒后再使用,对隔离患者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。④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,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、消毒,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。
5. 医疗废物处理 应按照国家颁布的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。
6. 隔离预防 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的患者,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,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预防。
7. 加强清洁卫生工作 清洁卫生工作包括灰尘、污垢的擦拭和清除,也包括对蚊虫、苍蝇、蟑螂等的防治。
8. 采取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法 使用抗菌药要合理,应用抑制免疫疗法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。对易于将微生物引入体内的诊断治疗要切实做好消毒、灭菌工作,严格无菌技术操作。
9. 及时控制感染的流行 控制感染流行主要包括寻找传染来源于途径,采取相应的隔离与消毒措施。
10. 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取得第一手资料,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,发现薄弱环节,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种措施的效果。
11. 改善工作人员的卫生与健康条件 所有医院工作人员均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,若有不适或疑为传染性疾病,应立即报告,以便采取相应措施,并根据需要注射有关疫苗,必要时还可以进行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。
医务人员还应做好个人防护,一是防止将病菌传给自身或带出病房;二是防止将病原菌传给病房内的易感者。个人防护中主要是穿戴个人防护装备(衣、帽、鞋、手套、口罩)以及洗手消毒。